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, 2014

黃金塊

Image
昨天看了這段視頻,感觸良多,於是在這段視頻上添加了我的見解。 ---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記得按下面這個 按鈕。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看。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值得賞我一顆糖果,記得按一按廣告。 相關文章: 貪 繼續閱讀: http://foongmood.blogspot.com/2013/03/blog-post_15.html 癡 繼續閱讀: http://foongmood.blogspot.com/2013/03/blog-post_20.html 六道輪迴 繼續閱讀: http://foongmood.blogspot.com/2013/03/blog-post_13.html

別讓匯率騙了你。

Image
父親:“為甚麼每一次都是我幫妳兌換外國貨幣?是不是因為妳知道我會為了整數而補貼餘額?” 女兒:“不是啦,是因為你知道哪裡最便宜,而且我看不明白那個匯率表。” 其實是父親擔心女兒帶著那麼多錢在外,也心疼她為了便宜的匯率而四處奔波,所以才每次爭著要幫女兒兌換貨幣。 ※ 錢幣兌換商的那個匯率表應該怎樣理解? 如果在國內,在匯率表上是看不到馬幣的匯率,原因是交易單位就是馬幣。 Mid Valley 經常排長龍的那間。 http://moneymaster.com.my/ 就以以上這個兌換率作為例子(最近在兌換日圓)。 在匯率表上,我們通常會看到We Buy和We Sell兩個欄,那我們要換外國貨幣的時候,應該看哪一個呢? 由於我們要兌換的是外國貨幣,所以我們應該看We Sell那一欄。有人就會問:“我們要兌換外國貨幣,不是應該看We Buy那一欄嗎?我們不是要買嗎?” 這裡的We Buy和We Sell的We是指貨幣兌換商本身。所以如果我們需要兌換日圓,他們就是賣(Sell)日圓給我們,所以匯率是根據We Sell那一欄。 那We Buy那一欄有甚麽用?通常那是給遊客的匯率。舉個一個例子,日本來的遊客,他們身上只有日圓,而在馬來西亞我們普遍上用馬幣交易,所以他們需要兌換馬幣。這個時候,貨幣兌換商就是購買遊客手中的日圓,這個時候他們的匯率就是參考We Buy那一欄。 We Buy那一欄除了給遊客,我們從外國回來,身上剩餘的外國貨幣,如果近期內沒有打算再到該國旅行,也是可以根據We Buy的匯率,賣回給貨幣兌換商。 去到外國,帶去的外幣花光了,只有自己國家的貨幣,要怎麼辦呢? Raffles Money Change - http://www.raffles1.net/ 不用慌,這時候只需要找一間貨幣兌換商,找自己國家的貨幣,然後參考We Buy那一欄,那就是我們的匯率。 以上圖為例子,我們馬幣一百塊就能夠換到新幣38.70。 現在大家知道該如何理解貨幣兌換商的匯率表了嗎? ※ 寫了大半天,我都還沒有寫到今天的主題。我覺得我很適合教書,因為我很囉嗦。不是不想直接切入主題,但是我覺得如果沒有把背景解釋清楚,直接跳進主題等同帶著大家直接跳入霧裡,最後只是搞到大家一頭霧水而已。 最近很多人都

生日快樂!

Image
轉眼間這個部落格十歲了。 阿馮在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四號寫下了這個部落格的第一篇文章,十年後所發布的文章還不到一千篇。 950篇 從有記錄開始到現在,前十名的文章,有四篇關於烹飪,三篇關於科技,兩篇關於美女,只有一篇是時事,而這篇時事的文章還要托“M型社會”關鍵詞才能夠上榜,看來我寫的東西實在不合大眾的口味。 前十名的文章 阿馮寫的時候,平均每篇文章只有少數的讀者,當我接手,開始轉換作風,讀者的數目開始多一點。 阿馮寫的十篇文章,只有寥寥可數的讀者。 我改變了部落格的風格,讀者人數終於有點變動。 阿馮的文章比較注重於抒發個人的感情,而我就比較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從我的文章得到一些東西,這樣才不會浪費他們花在閱讀我文章的時間。 除了一些比較枯燥的文章,我在低潮期也會創作一些感性的文章,於是我就開了一個專頁,把這些創作收集起來。 最近很少創作,因為我都盡量不讓自己的心情往下掉。想看我創作的朋友,不好意思,要你們再等一等了。 我的創作 寫了那麼長的時間,我依然在問自己,為何還要繼續寫? 為了錢?這個部落格的收入幾乎是零。 為了朋友?這種枯燥的文章,誰有興趣?如果不是朋友的支持,這個部落格的瀏覽率應該是零的。 我還沒有找到答案,我會繼續寫,繼續尋找答案。 我想大家等待的不是這篇文章,而是我新家和燒烤會的文章。 不好意思,要大家再等一等,最近很忙,忙著把最後一批東西從舊家搬走,然後交吉。忙著往貨幣兌換商跑。忙著工作。 ---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記得按下面這個 按鈕。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看。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值得賞我一顆糖果,記得按一按廣告。 這個部落格第一篇文章: 我的第一次 http://foongmood.blogspot.com/2005/11/blog-post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