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功了,說甚麽都行。失敗了,說甚麽都不算話。
我不否認我想成名。因為我知道成功以後,放個屁都響亮一點。 今天就以這段視頻打開我們的話題。 我在網絡找到這樣的資料。 從開始開闢山路,到1971年雲頂開始營業,開發雲頂的頭幾個年頭,是林梧桐最艱難的一段日子。 在財務上,只有投入沒有收入。 林邀請好友入股,無一人加入,甚至勸說林放棄整個計劃。 林梧桐不得不把承包工程所賺取的400萬零吉、樹膠園變賣所得的250萬零吉,之前開採鐵礦、五金行業所賺的錢全部投入到雲頂的開發中。 當然,大家都知道最後林梧桐先生是成功了。但是我們不妨想像一下,如果林梧桐先生失敗了,其他人的反應會是如何?尤其是那些林梧桐先生曾邀請入股的朋友?他們會不會安慰林梧桐先生?還是在他的背後嘲笑他? 經過了四十年,雲頂集團估計市值是117億美元。依據上面一段資料,林梧桐先生大概是投資了650萬零吉。 換句話說,當年如果他的朋友入股議1元,今天那一元價值180元。 除了雲頂,還有之前我提到的Oculus,在眾募平台集資244萬,結果被Facebook以20億收購。 1997年,蘋果蒙受超過15億的虧損,頻臨破產。當時候它的市值不到3億美元,股價大約是4.8美元。後來得到微軟1.5億美元的資助而得以喘一口氣。如今其市值3200億美元,股價是517美元。如果這十七年間沒有發生其他的事情,在這3200億美元當中,有三分之一應該屬於微軟的。 看到這裡,大家是不是有一種感覺:早知道,當初就投資這些項目? 為甚麼我只提到成功的例子,為何不談失敗的例子呢?其實失敗的例子更多,我保守估計每十個嘗試,就有九個失敗。但是既然失敗了,還有甚麽好談的呢?就如這篇文章的題目,失敗了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。 雲頂集團也不是單靠馬來西亞雲頂旅遊勝地一個項目就市值117億美元,它還有其他很多的項目在其他領域和其他國家。 我曾說過,今天我打算開的這間餐廳,不只是一間餐廳而已,它是一個飲食集團的開始。今天投資的每一分錢,在日後的價值肯定不止是一分錢。只要第一間餐廳成功了,接下來它就可以靠自己的盈利擴展,開設新的分店,甚至擴展新的業務。這就是有錢人越有錢的原因,因為錢是真的可以生錢。 我集資開餐廳,並不是盲目的樂觀,而是為最壞的狀況作了打算,然後眺望美好的將來。 ---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記得按下面這個 按鈕。把這篇文章分